河北宣講十九大:燕趙大地起春雷 高質發展顯活力

“春雷響,萬物長。”黨的十九大精神猶如一聲強勁的春雷,響徹燕趙大地,掀起瞭全民參與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沐浴著十九大的春風,河北省兩會勝利召開。會上,省委書記王東峰多次強調的“高質量發展”成為各小組會議熱議的高頻詞,省長許勤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引起瞭強烈反響,全省人民萬眾一心、銳意進取,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飽滿的激情、更加昂揚的鬥志,為新時代經濟強省 美麗河北註入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和動能。

走基層、訪萬傢,田間地頭信念堅

圖為塔元莊村黨支部書記尹計平給村兩委班子宣講十九大精神。李曉 攝

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石傢莊市正定縣塔元莊村黨支部書記尹計平從北京回來後,就馬不停蹄地進行宣講。從政府機關到學校,從企業到軍營,從社區到農村,從田間到地頭,一個月內作瞭29場宣講,“宣講次數越多,我越能體會十九大報告的精髓,也越感振奮。”

1982年至1985年,在擔任正定縣委副書記和縣委書記期間,習近平經常騎著自行車來塔元莊村調研,和村民拉傢常、談發展。時至今日,村民們仍親切地稱總書記為“老書記”,而那時的塔元莊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貧困村。現如今,塔元莊循著習近平總書記“半城郊型”經濟發展的路子,已發生歷史性蝶變,道路寬闊,樓群林立,綠草成茵。漫步在新時代的塔元莊,宛如“車在林中行,人在畫中遊”。

圖為塔元莊村民中心門外墻上習近平總書記的寄語。李曉 攝

“農業做成產業化,養老做成市場化,旅遊做成規范化,在全國率先建成小康村。”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塔元莊考察時提出的這一希望,被寫在村民中心門外的墻上,成為全村人努力奮鬥的目標,而這幾點希望也正與十九大報告中的“鄉村振興戰略”相契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不抓經濟不行,不註重生態環境更不行。”尹計平自豪地說,正是因為重視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種大棚蔬菜,建養殖場,“俺們村民的錢袋子才鼓瞭起來。”

近年來,塔元莊依托自身資源優勢,更加註重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吸引300餘戶村民入社變股東;流轉土地600餘畝,並將50畝開心農場和20個日光溫室出租經營,村民收取租金並分紅;引進慧聰電子商務公司入駐科技園,步入瞭“互聯網+”時代……塔元莊正在一步步地調整經濟結構,朝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目標努力奮鬥著。目前,村集體年收入超過1000萬元,固定資產超過3億元。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新時代呼喚新作為。乘著十九大的東風,一個投資3000多萬,占地2500畝,集農業觀光、旅遊休閑、商業交易、產品展示、主題購物、特色餐飲為一體的“塔元莊夢鄉小鎮”正式落成。

圖為塔元莊農業生態園中廊架式無土栽培技術的應用。李曉 攝

“我來給大傢講講十九大精神。”踏入“塔元莊夢鄉小鎮”生態園門口的尹計平剛一開口,就有七八個工作人員圍攏瞭過來,“快給我們講講十九大的現場。” “十九大報告內容都有啥?”一個個問題讓尹計平應接不暇,尹計平一一耐心解答並將十九大精神帶到瞭田間、地頭。

產業帶動就業,該農業生態園解決瞭塔元莊160餘人的就業問題。正在大棚內修剪蔬菜枝葉的農民張女士50歲瞭,除種地外無其他經濟來源。“沒想到我這個年齡還能找到工作,在這兒種種蔬菜也不累,多少有些收入,多好!”張女士笑得合不攏嘴。尹計平信心滿滿地說:“我們是在為遊客打造一個看、玩、食、娛、購一條龍的生態旅遊產業鏈,俺們村民也積極參與到旅遊服務和電子商務中,促進瞭農業走向現代化,爭取到2020年,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00萬,人均收入達到3萬元,全村百姓共築小康夢。”

在田間、在地頭,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群眾堅定瞭開啟新征程的信心。

說快板、唱大鼓,歌聲嘹亮激情滿

圖為邯鄲市峰峰礦區滏陽街道辦文藝宣講十九大精神節目表演。陳思危 攝

“十九大就是好,有瞭核心最重要;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湧新潮;基本矛盾新判斷,百姓日子節節高;美好生活新向往,平衡充分是首要……”2017年11月15日,邯鄲市峰峰礦區和村鎮何莊村的戲樓裡座無虛席,一場別開生面的十九大精神文藝宣講演出在一曲快板說唱《新時代 新征程》中拉開帷幕。

一邊打著拍子,一邊觀看表演的王樹海大爺對這場文藝宣講很滿意:“快板詞編得好啊,把十九大跟俺們的生活結合起來瞭,給俺村今後的路子指明瞭方向啊。”像這樣的文藝宣講,峰峰礦區每天都在上演。

圖為邯鄲市峰峰礦區大峪鎮大學生村官蘇智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十九大的暖風吹啊吹》,表達瞭他“把青春獻給基層”的滿腔熱情,引起眾多青年的共鳴。陳思危 攝

為進一步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貫徹到基層群眾中去,峰峰礦區采取“理論+文藝”的形式,組建瞭一支“十九大精神到您傢”理論文藝宣講小分隊,在全區各村廣泛開展特色宣講,讓廣大農民在田間地頭就能學習和理解好十九大精神。

唐山市灤南縣的農村大舞臺上也熱鬧非凡。“黨有好政策好方針好路線,總書記把希望寄托咱青年,新時代迎來咱農村大發展……”一段樂亭大鼓《幸福美麗生活萬萬年》吸引瞭眾多群眾駐足欣賞。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後,灤南縣文廣電新局擬定瞭把十九大精神編成樂亭大鼓唱段的文藝宣講主題,表演任務落到瞭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樂亭大鼓)代表性傳承人魏曉英、賈昌福,及唐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樂亭大鼓)代表性傳承人李志明三人身上。通過《幸福美麗生活萬萬年》6分鐘的唱段,三人生動地演繹瞭灤南縣李莊村宣講十九大、開拓新征程的決心。有宣講內容,有群眾互動,有脫貧攻堅,有土地承包,有鄉村振興,“好政策都與咱農村息息相關”,每一句唱詞都唱出瞭灤南人開拓新征程的滿懷激情。

在歌中、在曲裡、在昂揚奮進的節奏中,十九大精神響徹燕趙大地,奏響瞭開啟新征程的動聽樂章。

重招商、創產業,決勝攻堅鬥志揚

為讓十九大精神觸角延伸到農村最基層,石傢莊市在轄區內3760個行政村,4200個廣播點,依托“新農村大喇叭”工程宣講十九大精神,讓沉寂多年的農村“大喇叭”再次走俏。藁城區崗上村廣播員郭瑞芳每天早上的第一項任務就是通過大喇叭播報十九大報告中的好政策。

村容村貌整潔優美,敬老愛老蔚然成風,這個以好人好事遠近聞名的崗上村,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 “河北省美麗鄉村”等多個榮譽稱號。“這主要得益於我們村的《功德錄》。”崗上村黨支部書記鄭夢辰說。

圖為崗上村《功德廢塑膠原料|廢塑膠原料處理錄》展覽。陳汝健 攝

談及《功德錄》,足以讓每個崗上村人引以為豪。“追溯它的歷史源頭,要從1982年夏天說起,黨員范振國拾到一麻袋小麥,主動交到村委會,尋找失主,村裡以此事為切入點,大力廣播表揚瞭范振國拾金不昧的先進事跡,引導村民向他學習。”崗上村村委會宣傳員郭瑞芳介紹說。

范振國的故事便成為《功德錄》的開篇第一章,開啟瞭崗上村鄉風文明建設的嶄新篇章。之後的35年間,村裡累計記載瞭202本《功德錄》,14萬餘件好人好事。自十九大勝利召開後,崗上村更加註重“鄉風文明”建設,如今的崗上村,自行車不加鎖、商鋪不裝卷閘門、樓房不安防盜網,百姓富足,鄉風文明,和睦相處。

圖為崗上村功德碑,建於2008年,記錄瞭見義勇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李曉 攝

文明新風助力富美鄉村建設。鄉風文明的崗上村吸引瞭大批企業前來投資興業。截至目前,崗上村工業區入駐企業已達40餘傢,總投資近4億元,每年可為集體增收500萬元。此外,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結合美麗鄉村休閑旅遊建設規劃,崗上村在石黃高速以南約1000餘畝區域內發展特色經濟林。預計2至3年,結果的核桃、油用牡丹籽等可以為村集體帶來豐厚收益,同時盛花期可供遊人觀賞,帶動村內休閑旅遊業,達到旅遊、發展雙豐收。現如今,生態宜居的崗上村正蹄疾步穩廢塑膠熱熔處理|廢塑膠熱熔押出奔向高質量發展的小康社會。

不僅要生態宜居、鄉風文明,還要產業興旺,才能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走進被譽為“中國電線電纜第一莊”的邢臺市寧晉縣賈傢口鎮小河莊村,映入眼簾的是鱗次櫛比的樓房、寬闊整潔的街道,一棟棟莊重氣派的別墅、一片片佈局合理的廠房、一張張寫滿幸福的笑臉。

圖為小河莊村容村貌。小河莊供圖

誰能想到這個人均收入3萬元的富裕村,三十年前卻是個有名的“要飯村”,當時流傳著這樣的歌謠,“有女喂瞭狼,不嫁小河莊;地是鹽堿地,房是土坯房;傢無隔夜飯,討飯走四方。”現在卻是“嫁女不出小河莊,新民居裡住樓房,電纜銷遍海內外,開著寶馬走四方!”

圖為小河莊村仿古一條街。小河莊供圖

如此華麗的轉變從何而來?“這還得從‘敢為天下先、勇為天下強’的小河莊精神說起”,小河莊村第一書記魯學志由衷感慨。

1983年,村民魯學敏與兩位村民集資2.8萬元,在兩間民房辦瞭第一傢電線廠,實現瞭小河莊電纜行業零突破,帶來新的發展思路,之塑膠熱融押出後,傢庭作坊式的電纜廠如雨後春筍般在小河莊湧現。

如今的小河莊村共1192戶村民,常住人口4000多人,卻擁有100多傢電纜企業,其中電纜生產許可證企業65傢,河北省高新技術企業2傢;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河北省著名商標13個。2017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0多億元,上繳稅金3300餘萬元。

“十九大報告提出瞭‘產業興旺’,對照這一目標,我們將按照資源共享、技術共享、市場共享的發展理念打造電線電纜品牌,在產品質量、出口、投標、上市融資、應對行業風險等方面實現共進退、共發展,開啟小河莊電線電纜產業由‘五指打開各自為戰’到‘拳頭緊攥抱團發展’的蛻變升華,加快實現二次騰飛。”魯學志堅定地說。

大棚裡、舞臺上、電纜廠內,十九大精神在燕趙大地落地生根,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省群眾凝心聚力,昂揚奮進,一幅繪就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arrow
arrow

    tbl959vn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